傳統純水方法不能製出超純水,化學意義上純水(液態的H2O)的理論電導率為1813MΩ・cm。人們生產的純水達不到理論值,但18MΩ・cm似乎可以達到,對於這種水,有的稱為高純水,有的稱為超純水,目前還沒有係統的定義。也沒有劃分等級界限,筆者以為還是看電導率指標更準確一些。現在製備超純水的方法是將各種純化水的新技術科學地結合起來,使生產超純水變得非常容易。目前市售的超純水器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。
超純水器製備超純水的原理和步驟大體如下:
(1)原水:可用自來水或普通蒸餾水或普通去離子水作原水。
(2)機械過濾:通過砂芯濾板和纖維柱濾除機械雜質,如鐵鏽和其他懸浮物等。
(3)活性炭過濾:活性炭是廣譜吸附劑,可吸附氣體成分,如水中的餘氯等。吸附細菌和某些過渡金屬等。氯氣能損害反滲透膜,因此應除盡。
(4)反滲透膜過濾:可濾除95%以上的電解質和大分子化合物,包括膠體微粒和病毒等。由於絕大多數離子的去除,使離子交換柱的使用壽命大大延長。
(5)紫外線消解:借助於短波(180~254nm)紫外線照射分解水中的不易被活性炭吸附的小有機化合物,如甲醇、乙醇等,使其轉變成CO2和水,以降低TOC的指標。
(6)離子交換單元:已知混合離子交換床是除去水中離子的決定性手段。借助於多級混床獲得超純水也並不困難。但水的TOC指標主要來自樹脂床。因此,高質量的離子交換樹脂就成為成敗的關鍵。所謂高質量的樹脂,就是化學穩定性特別好,不分解,不含低聚物、單體和添加劑等的樹脂。“核工業級樹脂”大概就屬於這一類樹脂。對樹脂的要求是質量越高越好。可惜國內很少有人在這方麵下工夫。滿足於生產大路貨。
(7)012μm濾膜過濾,以除去水中的顆粒物到每毫升1個(小於012μm的),經過上述各步驟處理後生產出來的水就是超純水了。應能滿足各種儀器分析,高純分析,痕量分析等的要求,接近或達到電子級水的要求。